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十届青年科技史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 日期:2023-10-23
  • 12110

    9月23—24日,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十届青年科技史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科技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江苏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中国科技史杂志》《自然科学史研究》编辑部提供学术支持。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山西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西藏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的90余位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01

    9月23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江苏科技大学梦溪校区举行,江苏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波教授主持,江苏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汤建研究员致欢迎词,对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江苏科技大学的办学历史和科技史学科研究方向。他表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广大青年在学术研究中要着眼世界前沿、站在历史高度、把握时代脉搏。希望青年科技史学者们能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厚培学术土壤、夯实信仰之基、深耕创新沃土,为激活传统科技文化生命力,推动中国科技文明的发展进步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内蒙古师范大学郭世荣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潜伟教授,分别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科学技术史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发言。他们指出青年科技史学术研讨会是国内科技史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期待更多的年轻人参与科技史的学习与研究,为科学技术史学科增添新活力。



    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监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关增建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大学王扬宗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钮卫星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西北大学唐泉教授代表各自博士点发言,对江苏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的学科发展和本次会议的举办给予了肯定。





   

在论文评议环节中,清华大学吴国盛教授强调,青年学者做学问立意要深刻,也要提出鲜明的观点并论证,增强论文的说理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同时鼓励青年学者勇敢地站在学术交流平台上,与专家对话,与名师同行。

    本次学术研讨会从今年6月开始向全国青年科技史学者征稿,先筛选出优秀论文参会参评,再结合会上报告表现,最终由点评专家评议、评奖。闭幕式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罗兴波教授回顾了青年科技史学术研讨会作为学会品牌学术活动的发展历程,并对筹备本次会议的老师、同学表示感谢,同时希望青年科技史学术研讨会能够接续开展,不断提升青年学者的科研能力。

    本次青年科技史学术研讨会,为青年学者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提供了优质平台,为建立青年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奠定了基础。未来,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将继续加强与各学科点的交流合作,发扬学会重视青年工作的优良传统,努力培养学科优秀接班人,为科技史学科的健康、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十届青年科技史学术研讨会

获奖论文名单

(以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一类论文:

空缺

二类论文:

马伟华:《明清中西历日的融合——以海外藏瞻礼单为中心的考察》

刘兆阳:《中共“技术干部归队”政策的历史考察(1952—1981)》

杨伯顺、褚龙飞:《精度、仪器与观念:北宋崇宁恒星观测新探》

吴晓婷:《殷商甲骨文占卜日期的分布规律》

佟艺辰、徐雅纯:《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中的基础物质观——与英国对比》

辛佳岱、吕鹏:《〈大衍历〉交食亏复方位算法源流考》

蒋澈:《重审科学革命研究中的“赫森-格罗斯曼论题”——对马克思主义“外部论”编史学的重新定向》

三类论文:

王振华:《希腊、印度、阿拉伯与中国对太阳近(远)地点进动的认识与测量》

王倩倩:《传播史视阀下西藏无线电报的发轫》

叶资奕:《威廉·格罗夫与19世纪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化”变革》

吉毛卓玛:《〈白琉璃〉中的日躔表研究》

刘洪君:《“阴阳”与“四行”交汇:一项明清之际“风”的知识史研究》

宋雨轩:《亚里士多德海洋鱼类活动气象思想及其系统理念》

陈婷:《融“新知”于“旧体”:晚清通书与近代天文知识的传播》

赵蕊:《〈事林广记〉中的昼夜长短图》

贾越、杨茗铄、吴晓婷:《汉长安城未央宫的结构与意义》

黄宗贝:《基督教意义宇宙的形成:伊西多尔对拉丁天文学传统的改造》

鲍傅臻:《十九世纪电磁学超距作用论-场论之争中的本体论问题及变迁:1837—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