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在南阳举办 纪念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命名月球“张衡山”50周年会议

  • 文/汤深语 图/南阳考古所提供
  • 日期:2020-09-03
  • 40723

      2020年适逢月球“张衡山”命名50周年,8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南阳市张衡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纪念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命名月球“张衡山”50周年会议在河南省南阳市南南阳宾馆6号楼一楼会议室召开。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徐中平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小淳教授、南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富治同志等出席了会议。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科技发明、文学作品等更是满誉世界,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史上极为罕见的集大成之人物。1970年为了纪念张衡,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月球委员会(国际月面地名命名委员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山”。也是对张衡在世界科学史地位的肯定,2020年是月球“张衡山”命名50周年,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科学院大学、南阳张衡研究会组织召开了这次纪念会议,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共同交流研讨。

       纪念会上,张富治部长代表南阳市市委领导致辞。他先对与会的领导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随后介绍了南阳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希望借此机会能更好地研究张衡、宣传张衡,弘扬张衡精神。随后,徐中平教授做了《发扬张衡的科学精神》的报告。他回顾了张衡在天文、机械、文学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勉励了此次出行的国科大研究生学习张衡精神,并希望在这次南阳科考之后,能与南阳市开展更多、更密切的合作。紧接着,孙小淳教授从天文学史的角度出发,做了《张衡对汉代天文学的贡献》的报告。他从张衡在天文学领域取得的五大成就出发,点出了张衡背后的科学精神:张衡的好奇心、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理论与动手相结合的能力都是我们当代科学研究值得去学习的精神和态度。

      除此之外,与会的专家、学者也都围绕着张衡的成长、求学经历,在天文、地震、机械、文学等多个领域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一山""三星"命名的历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系主任杨益民教授做了《文理融合--张衡的启示》的报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河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刘海旺做了《弘扬张衡科学精神,研究展示南阳汉代科技成就》的报告、南阳市文化旅游局白振国局长做了《弘扬张衡精神 打造文旅强市--纪念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命名月球张衡山50周年》的报告、南阳张衡研究会法人、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永平做了《科圣张衡--50年前“登上”月球的中国人,科圣大名耀太空  张衡精神励万代》的报告、南阳市张衡博物馆副馆长、南阳张衡研究会副秘书长方建国做了《天文学巨星,南阳张平子》的报告、南阳市防震减灾中心办公室主任、南阳张衡研究会副秘书长王晓谦做了《悲天悯人的情怀造就了地震学鼻祖》的报告。

 

      纪念会后,徐中平教授、孙小淳教授等一行人又与南阳市文广旅局、考古所负责人就新石器时代考古、天文考古、张衡科技成就等领域讨论合作意向。双方表示争取在南阳市建立一个科研基地,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在南阳开展研究、挖掘南阳更深的历史内涵提供帮助。

                                     文/汤深语 图/南阳考古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