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第六届全国科技史教学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科技编史学论坛在广西民大召开

  • 日期:2016-08-09
  • 8374

       726-27日,第六届全国科技史教学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科技编史学论坛在广西民族大学成功举行。本次学术会议由中国科技史学会科技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广西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共同举办,此次会议是科技史界的一次盛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海内外四十余所高校和研究单位的上百名科技史学者及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代表包括国务院学位办第七届科学技术史学科评议组孙小淳教授等五位评委专家和教育部长江学者曲安京教授。

谢尚果校长出席了本次会议开幕式并发表讲话。谢尚果校长在致辞中代表广西民大全体师生对各位参会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广西民大的基本情况与发展历史,回顾了广西民大科技史学科的发展历程,表达了对与会专家的欢迎以及对大会成功举办的祝福。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大学孙小淳教授,广西民族大学万辅彬教授也分别为大会致辞。

26日会议主题为科技史教学研讨会,上午第一场,由西北大学曲安京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清华大学刘兵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刘晓副教授就各自在科学技术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上台作报告,分别结合实例分享教学经验并提出相关存在问题,引起热烈讨论。会议第二场,由北京科技大学潜伟教授主持。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胡化凯教授、熊为民教授、翟淑婷老师分别作报告,胡化凯教授提纲挈领对《科学思想史》编写纲领提出重要阐述,熊为民教授则分享了口述科技史这一新兴课程的教学情况,翟淑婷老师以中科大科技史学科为例,探讨了预审机制在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为其它院校提供借鉴意义。

26日下午,教学研讨会第三场由清华大学杨舰教授主持。广西民族大学汪常明副教授首先就《科技考古》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并提出系列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尹北直老师在自己的一系列调查结果与教学实践基础上,针对农林院校科技史通识课的开设提出了相关探讨。清华大学鲍鸥副教授就中俄(苏联)科技交流史研究领域,从相关历史研究到课程教学实践作了分享。郑州大学马伟华副教授则就科技史在历史类专业培养中的必要性作了探讨。

研讨会第四场安排全国科技史各学科点就学科评估情况做介绍,由首都师范大学尹晓冬副教授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华大学、西北大学等11所科技史博士授予单位以及广西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5所科技史硕士授予单位分别派代表上台发言,就各学科点的历史与发展情况及学科评估情况汇报交流,为科技史届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27日会议主题为编史学论坛,共有四组12位学者上台作报告。第一场报告由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主持。内蒙古师范大学郭世荣教授作了题为“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东亚科学编史问题”的报告,从引进西方科技的一般性问题、科技翻译问题、科技成果评价问题三个方面讨论了西学东渐背景下科技传播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姜丽婧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从模式生物到特有物种——全球视野的实验生物科学史编史学”的报告。首先介绍了实验生物医学史编史学的发展历程。从对果蝇等模式生物的研究发展到对特有物种的研究,最后讲述了本土物种在实验科学中的意义,并着重阐述了金鱼研究在20世纪中国生物科学史中的独特意义。上海交通大学钮卫星教授报告题目为“发生在盛唐的‘学术剽窃’——试析对‘《大衍》写《九执》公案’的多重‘辉格’解读”,通过对唐代《大衍历》与《九执历》的一段争执公案,详细论证了事件的发展过程,以及瞿昙撰、南宫说、僧一行等人物在事件中的历史地位,揭露了当时朝野两派天文学者的斗争情况。

第二场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胡化凯教授主持。北京科技大学潜伟教授报告题为“科学技术史的定量研究:源流与方法”,梳理了定量研究方法的源流与发展,并结合对《宋史》中有关科学的定量研究以及定量研究在古代冶铁竖炉研究等科技考古研究中的成果,介绍了一系列定量研究的方法与成果。西北大学曲安京教授作了题为“编史学中高阶与范式的数学意义”的报告,认为中国数学史的研究转换过程是研究范式的扩张,并提出三个不同阶段的范式及对应的任务,从“李-钱范式”的发现到“吴文俊范式”的复原,下一阶段的研究范式的方向将是重构。中国科技大学石云里教授的“政府规制下的中国古代科学:以清前期的情况为例”,从天农医算四个传统学科方向在清前期的发展情况,探讨了政府规制下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

第三场报告由内蒙古师范大学郭世荣教授主持。三位报告人都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孙小淳教授作题为“《周髀算经》的‘公理系统’是如何建立的?”的报告,阐述了《周髀算经》的“公理系统”在中国古代的建立过程。汪前进教授报告题目为“近年中国地图学史研究的新动态”,系统的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地图学史研究的成果和重要研究方向。王杨宗教授“关于中国现当代科学史研究的若干思考”,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党媒资料作为研究资料,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对于相关史料的研究方法。

第四场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钮卫星教授主持。北京科技大学章梅芳副教授“后建构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的理论转向”带来了女性主义视角最新的研究动态。晋世翔老师“早期希腊的城邦和宇宙”则展示了早期希腊对自然的认识研究。最后,广西民族大学容志毅教授带来了“巫蛊研究与‘四重证据法’的提出:以南方巫蛊药研究为例”,运用四重证据法揭示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巫蛊的制作方法。

会议闭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尹晓冬副教授主持,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图书馆莫菲特馆长发言,莫菲特馆长表示两天的大会非常成功,可以看到中国科技史学届的发展非常迅速,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希望能够与中国科技史届继续加强交流合作,为中国科技史发展提供帮助。中国科技大学胡化凯教授对莫菲特馆长的到来和李约瑟研究所长期以来的帮助表示感谢,对本次会议的圆满成功表示祝贺。广西民族大学万辅彬教授最后致辞,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供稿:张宇青 汪常明

                     
大会合影


谢尚果校长开幕式致辞

 
广西民族大学万辅彬教授致辞

 
汪常明副教授在大会介绍民大科技史专业情况

 
中国科学院大学孙小淳教授作报告

 
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莫菲特馆长闭幕式致辞